首先点首 hardest to be


现在是 2023 年 的 12 月 26 日,我坐在宿舍里,眼神迟缓,精神萎靡不振,为了聊以慰藉,给自己一点好歹还做了点事情的错觉,我于是开始写,这一年的结束

既然这不是例行的学期回首,那不妨就专注一些空泛的主题吧

“这个世界哪里不好了?”

这个世界会变好吗?

如果是在 2020 年这样提问的话,或许所有人都会不禁触动,甚至于,在 2023 年的年初,大家还以为这似乎永远不会结束,然而现在恐怕连高中生写议论文都不拿这个举例子了吧。不过,即使是疫情结束,似乎互联网上的舆论也没有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或者说是有的,只是分成两个极端的部分

哪里不好了,你有什么意图?

恐怕这个问题现在就会招致这样的责难,然后不免陷入无意义的攻击,但是这责难还是有意义的

这个世界哪里不好?很多时候还是有必要的,很多时候我们都分不清,让我们的精神几经崩溃的,到底是世界太荒谬,还是我们自作自受。

每当有人哀叹世界不公平,有些人的起跑线就是我们遥不可及的终点时,必将有这样的诘难:

还不是你不努力?

确实,只消看看,越来越忙碌的小学生,至今还在增加的高考人数,以及图书馆里考研、考公的大军,以及它们所付出的大量精力与时间,只消想想,这个国家数以千万、数以亿计的人,都在这个划定的路线中不懈的往上爬,就不得不让人自我怀疑,让人想:这么多人都选择这样的道路,这不应该就是正确的吗?

规训的教条总是一成不变的说,昔日的先烈饱经了痛苦,牺牲了无数的血泪,所以我们也必要踏上一条苦难的路程,而在遥远的彼岸就有绘声绘色的幸福

但是,我们到底有没有努力呢?我们到底做到怎样的程度才算足够,到底 “不努力”、”不上进“ 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标准呢?大概永远不会有一个标准,至少这个标准是要被利用起来当缰绳的,所以在污染的舆论场里,我们终于也没法知道,那个界定努力和荒废年华的标尺的真正内容

所以,这个世界到底哪里不好了?或许这个世界很好,或许这只是看待世界的角度

I’m gonna burn this city

2023 年 8 月 20 日,强尼-银手在荒坂塔引爆了核弹

”世界毁灭吧“,大概几千年以前的人就会有时这么想,时日曷丧?吾与汝偕亡! 人的忍耐到极点,哪怕是中国人,不也是揭竿而起吗?而且愈是压抑,解开链子时候愈是疯狂,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惨烈怕不是我们和平年代的人能想的,但是愤怒冲昏头脑的时候,哪里还有机会思考到底是为什么呢?

不管再怎么美化,终究在市中心引爆核弹就是恐怖分子的行径,至少在无数鬼魂看来是这样的,可是,不管再怎么思考这错误 ,愤怒到了极点终究还要,怒不可遏的说:我要把这座城市烧成灰

但是,烧成灰之后呢?总归还是有新的荒坂塔建起来

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王朝末年总是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然而也不过是一个问句,所得到的回答在本朝恐怕已经由江西周公子之流说的明白了,是的,这个世界,此时此刻,就是有着门阀,就是有着阶级,有着赤裸裸的几代人的努力

对啊,几代人的努力得到了回报,这不是好的吗?

可惜这不像广度搜索求无向图的最短路径,判断这个问题靠的不是理性,是我们的价值观。

所以这个问题自然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你有怎样的认知,就有怎样的回答,当然,人的认知总是和自己的利益挂钩的,穷则求 “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富了就可以说几代人的努力嘛

既然这样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把这座城市烧成灰,让大家都穷掉,再来一次循环就对了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记得绣春刀里有个片段让我印象深刻,聂远饰演的角色将死,茫然回头想离开,我觉得写的真好,离开,刻在生物 DNA 里的最后抉择,人对现状绝望到不能忍受,也就只能想着离开

我要离开这里,去那快乐的地方

可是到底哪里是乐土?偌大的世界,哪里没有硕鼠,哪怕是开玩笑的说,润,润之后呢?离开之后到达的地方就没有硕鼠了吗,离开之后的地方就是乐土了吗?

但是离开这里,到达别的地方,确实少掉了一些东西,异乡人自然是易受排挤,但也有一点好处,原来的评价体系已经不再适用,他离开了曾经的价值观的群体,现在他作为一个异乡人,也有不参与新地方的评价的道理,虽然这代价便是失去许多和人的认同感

离开,自然不能把包裹行李全带走,总归是要丢下很多东西,不得不把丢下的和得到的作比较

出埃及记说 “流奶与蜜之地” 就是乐土,可是只要是物产丰饶的地,哪里会没有硕鼠呢?所以说这种东西尽是骗人的,和什么天命所归是一样的谎言,天命?谁的命?谁的奉天承运,和流亡者又有什么关系呢?看来,哪怕是离去,也照样不免被无形的价值观年束缚,终究不能回到自由

在生命出现之前,一片死寂之前的自由,生命诞生了,就有胞吞,变形虫吞掉草履虫,有什么公平不公平呢?草履虫要是知道命运,大概也会想去 “流奶与蜜之地” 。

然后?然后大概就是进化成变形虫吧

我也说,要将你们从埃及的困苦中领出来,往迦南人,赫人,亚摩利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的地去,就是到流奶与蜜之地。

Call your name

很多时候,看到的和在互联网上接受的信息完全不一样,走在大街上,我感觉不到什么,这个世界要毁灭掉的感觉,反而觉得这些景象回事永远的这样,景点永远的充满了人,马路上永远是川流的车辆,一个人从生下来开始,蹒跚学步到接受教育,参加工作,结婚生育,度过一生,似乎一切都是那么的理所当然,一成不变,而事实上也确实有可能:既然有这种现实不会永远这样的可能性,自然也有永远这样的可能性

但是可能性也是有大小之分的,极小的概率可以忽略,只要经受了假设检验,我们自然可以放心的相信哪些事情会发生,可惜问题就在于我们没法计算

数学终究是不完备的,计算机也是这样,有些东西是没法计算的,这让我感到渺小

我们能做到什么?我们没法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我们没法知道我们的所做,在那个朦胧不清的集体评价中算是什么,我们不知道现今的情况是近乎永远的还是会转瞬即逝的,我们永远无法脱离我们的躯体,我们的处境来完全理性的思考什么是正确

甚至,那种脱离立场的思考 ——来计算生活在立场中的我们该怎样的思考——大概率根本就没有

到底怎样才算自由,到底怎样才算幸福的活着?所谓的乐土究竟在哪里,还是只是一个幌子

离开这里,是否就能到达乐土?越过墙壁,是否就能得到自由?

赛博朋克到来了吗

人越来越像机器,机器越来越像人。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实际上,人本来就挺像机器,而大语言模型,实际上用多了就会觉得他们实在是没有什么像人的地方

不过有意思的是,所有人都以为当 AI 迎来一个进步的阶段时,它会优先干掉重复劳动,从某种意义上它确实减少了很多无意义的报告等等,但是很多时候我感觉我更习惯于把它当作一台带给我灵感的随机机器,我自己反而愿意去干一些重复劳动,因为只有那样才能麻痹我的精神,让我撑下去

似乎就像银翼杀手里一样,人类甚至需要一个按钮,按下来刺激自己产生情感,否则连悲伤都做不到

如今一个大的流行词汇是发疯,其实恐怕没有人用的是原有的意思,只是想表达自己的压力大而已,相当多的人并没有到发疯的程度,他们只是觉得

那样的表达是一种合适的表达

实际上大家都用一种表达是很可怕的事情,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大家却倾向于对号入座到流行词汇里,这让每个人的表达趋同,话语的单调最终会导致思维的荒芜

我觉得不久就会出现这样一种东西,嵌入你的脑袋,在每个思考的信号传到时给你三四个选项让你选择

AI 最先取代人的,恐怕是随机性、多样性和独特性而非重复性

人不一定会越来越像机器,但会越来越趋同,AI 自然也会如此

hardest to be

让我们回到最开始的问题,世界会变好吗?

世界是好的吗?EVA 里说的好,真实的世界是那样,但是不同人的看法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现实,自然,这也是一个看待问题的方法

既然 2023 就要过去,我们还是给它留下一些希望吧

明天或许会更好的